近日,由甘肃省生态环境厅、酒泉市人民政府、玉门油田公司主办,酒泉市生态环境局、酒泉市应急管理局、玉门市人民政府、玉门油田公司生产与工程管理处承办的“守护水源·2023”甘肃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在酒泉顺利举行。演练准备充分、目的明确、协调有序,切实达到了“检验预案,磨合机制,完善准备,锻炼队伍,科普宣传”的目的。
甘肃安全谷应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场地测绘、区域规划、科目设计、文案编制、视频制造、信号传输、导播切换等多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圆满完成演习技术服务。
详情请点击视频链接了解:
立足辖区环境风险现状,构建典型事故情景
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祁连山西段和内陆河流域上游,地理位置和生态区位特殊且重要。作为“一五”时期重点扶持开发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主要以石油、化工、能源开采等为主。为了实现“贴近实战、周密组织、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目的,“守护水源·2023”甘肃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紧密结合酒泉市环境风险特点和自然环境现状,选取玉门油田公司老君庙采油厂在作业过程中发生井喷事故,含油污染物溢出并进入石油河,严重威胁下游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背景,对企业先期处置、含油污染物收集、油气泄漏处置、水源地风险防控等多种情景进行科目设置和实景操演。认真践行“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保安全”理念,对进入石油河的含油污染物采取了截污断源、筑坝拦截、清污分流、引水调蓄、物理吸附等一系列具体措施,现场构筑临时拦截坝,有效利用石油河中坑塘、闸坝等多种空间设施,确保下游豆腐台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此次演练是“南阳实践”“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方案在内陆河流域的生动实践。
检验多级环境应急预案,形成有效应急合力
“守护水源·2023”甘肃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要求,根据政府、各部门、企业、水源地四种应急预案,酒泉市政府立即启动《酒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在酒泉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工信、公安、住建等十余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开展事件应对处置,实战操演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接报、先期处置、事故调查、应急监测、部门联动、信息发布和应急终止等各个环节的响应科目,较好地展示了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检验了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进一步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水平,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响应流程,规范环境应急管理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工作内容,切实做到从“演”中发现问题,在“练”中锤炼队伍。为提高酒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检验环境应急预案、磨合环境应急机制、锻炼环境应急队伍、完善环境应急准备,加强流域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建设提供实践依据和技术支撑。
实战拉练应急救援队伍,强化综合救援力量
演练过程中酒泉市政府、玉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中石油玉门油田公司省级应急救援队伍、管网集团西部管道酒泉输油气分公司、玉门润泽环保等环境应急救援协议单位迅速出动,时间赶赴现场协助处置,为事件的及时妥善处置提供人员、技术、物资、医疗保障。
快速集结争取有效时间。为保障事故得到及时妥善处置。酒泉市人民政府设立应急指挥部,下设污染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医学救援组、应急保障组、新闻宣传组、社会稳定组,20余个部门、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180余人紧急集结,快速开展事故应对各项工作。
疏散人群确保人员健康。由公安部门牵头的社会稳定组在井场内工作人员全部转移撤离后,对现场实施封闭措施,民警根据环境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严格管控,交警对河道周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由卫健部门牵头的医学救援组织医疗救护力量在安全区搭建医疗救助站,救治中毒人员。
开展监测提供数据支撑。生态环境、气象、水务和油田公司分别派出4支监测队伍,对河流水质、气象条件、水文情势以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行现场监测,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及时处置控制污染扩散。现场处置组立即开展污染拦截、吸附、导流以及污染物的收集处置各项工作,确保污染物及时控制在有效范围。
征调物资提供应急保障。应急保障组及时征调省级应急物资库、周边企事业单位挖掘机、铲车、危废转运车、无人机等应急救援装备器材40余部;拦油索、吸油毡、吸油机等应急处置物资7种;活性炭、凹凸棒等吸附剂0.6吨。
强化应急处突能力水平,运用多种处置技术
整个演练过程贯彻落实“南阳实践”理念,充分运用疏勒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图”成果,通过模拟井喷导致大量原油泄漏,并蔓延至石油河为事故背景,实施寻找沟渠闸坝、设置蓄污“空间”、导流上游清水、降污除污等措施。
截断泄漏源头。井喷突发事件发生后,玉门油田公司生产各岗位按硬关井程序关井,并根据专家意见实施压井作业。
减少上游来水。关闭事发地上游灌溉工程大闸,利用农灌渠道引水分流,进一步减少上游来水量,降低污染团迁移速度。
启动三级防控。采取压井、围堵、岸边挖坑收容、河道洼地蓄污的方法控制污染扩散。玉门油田公司现场救援人员切换雨污分流闸坝,将喷出的油水混合物引入事故应急池收集;在河道修筑临时拦截坝3座、利用水利设施构筑拦截坝2座、滞污塘4个,并按信息报告流程申请上级部门对漫坝进入外环境油污进行应急处置。
构筑蓄污空间。按照“一河一策一图”方案,在事发点下游10公里处开挖蓄污池开展拦污蓄污,监测队伍在大闸处做好跟踪监测,确认污染团完全进入蓄污池后关闭干渠大闸,将清水引入石油河干渠和东沙门支渠,干渠内设置监测和污染处置备勤点,防止误判造成农田污染。蓄留的污染团利用收油机回收表面浮油,利用吸油毡吸附浮油。同时在该处置点下游设置2道拦截坝。
开展吸附降污。在拦截点下游100米处构筑钢管结构滤污坝,过滤吸附残余污染物,并增加钢丝格栅、吸油索拦污降污,在钢管坝下游构筑拦截坝,设置处置点投加活性炭,吸附污染物,根据控制断面污染物监测数据变化,持续投加活性炭粉末,直至水质达标。
积极保障饮水安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下游水源地安全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建议应急处置期间水厂停止取水,启用备用水源或向居民提供桶装水,保障居民供水安全。
开展污染清理回收。事故处置结束后,及时对处置收集和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回收处置。
通过多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努力,我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以“一案三制”为核心,以“事前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事后管理”全过程管理为主线,以“风险防控、应急预案、指挥协调、恢复评估”四大要素为支撑的管理体系,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实现从“积极应对”到“提前防控、成功处置”的跨越式发展。应急演练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省将持之以恒紧盯区域环境风险、牢牢把握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特点和规律,进一步以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运输事故次生环境事件为重点,把较大以上历史环境事件复盘推演作为突破口,积极筹划并组织全省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各项工作,不断强化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四支队伍”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强化应急能力和筑牢底线思维。为着力保障全省环境安全、筑牢西部生态环境安全防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幸福美丽新甘肃贡献力量。